党的二十大召开后,全市党员干部群众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延安和河南安阳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建设“四城四区”, 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奋勇前进。从城乡社区到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校园、军营到各类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随处可见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创造新伟业的火热景象和生动实践。
为充分展现全市上下干事创业的火热景象和生动实践,本报开展“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主题采访活动,并开设专栏,广泛报道各地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效,深入挖掘干部群众立足本职本岗、扎根基层一线、认真履职尽责的感人事迹。敬请关注。
11月26日上午,在石龙区龙兴街道许坊村汇民林果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富硒红薯种植基地,随着一台红薯收获机不停地往返作业,一个个红薯探出粉红色的脑袋,十余名村民或弯腰或蹲着捡拾起来。
许坊村位于龙兴街道南部,大部分土地属丘陵山地,虽然土壤贫瘠,但是土层深厚、质地疏松,富含钾、硒等多种微量元素,适宜种植红薯。
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发展靠特色。为提升土地利用率,增加村民收入,许坊村结合村情实际及市场前景,借助富硒土壤优势,把种植优质富硒红薯作为强村富民的主导产业。该村按照“科研院所+合作社+深加工+农户”模式,组织种植大户到省农科院种植基地参观学习,引进脱毒红薯新品种,建立富硒红薯种植基地,聘请专家团队全程提供技术服务,推动富硒红薯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打响许坊富硒红薯品牌。目前,红薯收入占该村生产经营性收入的60%以上。
“俺这是脱毒培育的富硒红薯,外观漂亮、营养丰富,一亩(1亩≈666.67平方米)地能产三四千斤(1斤=500克)。”汇民林果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爱娜介绍说,今年,合作社共引进两个品种,一个是烟薯25,这种红薯含糖多、淀粉少,吃起来香甜、柔软;一个是商薯19,这种红薯淀粉含量高,适宜进行深加工。两个品种一共种了800多亩,每亩产量2000公斤,市场价每公斤3元左右,“我还专门流转了200多亩地,建起产业园区,用于培育西瓜红、烟薯等新品种”。
为拓展产业链,2019年,在石龙区相关扶贫资金的支持下,该村建成两座占地500平方米的农产品标准化厂房及冷冻库,集红薯加工、淀粉净化、冷冻、烘干、分拣包装于一体,年加工能力近1500吨。
“以前种植和收获只能靠人力,现在全部机械化作业。”李爱娜时常关注党的惠农政策,并借助政策东风,一跃成为村里的种植大户,见证了许坊村红薯产业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后,更加坚定了我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的信心”。
红薯种植不仅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也给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一亩地给我700块钱租金,在这里干一天还能挣70块钱。”正在地里忙碌的村民杨素勤高兴地说,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让他们的生活越来越有奔头了。目前,许坊村富硒红薯集中连片种植超过1000亩,分散种植超过200亩,带动周边120余户村民种植,亩均年增收1500余元。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农业发展、乡村振兴的内容,让我们对未来的发展更有底气。我们要把党的二十大精神送到田间地头、送入寻常百姓家。”该村党支部书记王建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