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论斤卖到论棵卖,河南天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红杏把卖菜的哲学给研究透了。
“当我们卖菜时,我们在卖什么?”李红杏说,卖的是信息、卖的是知识、卖的是趋势。
一棵西蓝花、一棵生菜转眼间从“白菜价”翻倍成了“猪肉价”!
6月25日,光山县弦山街道下起了大雨,雨水送来清凉。
在天隆配送中心,五六个工人把刚采摘的蔬菜打包装箱。三天内,这些蔬菜会出现在沿海城市的各大菜场和超市。“我们种的蔬菜四五月份都已经卖到海外了。”李红杏说。
2005年开始在北京新发地扎根做农业,2007年在韩国逐步打开市场,1977年出生的李红杏一路艰辛摸索,把一棵菜卖到十几元。
如何占据国外市场?李红杏认为抉择背后的信息,是卖菜的重要因素之一。
“比如韩国、日本这些国家,他们的农会有很强的贸易保护机制,我们出口的菜碰上他们本地菜上市的时候,我们肯定进入不了当地市场。”她说,“我们就利用这些信息,做调研,错开出口时间。”
李红杏学历不高,信息分析的背后是她对知识的学习。
以色列、韩国、日本,李红杏都亲自去调研学习过农业知识。她在朋友圈会时不时发表关于现代农业的看法。李红杏甚至大胆预测:未来的疏菜市场全部有大数据支撑,形成一种透明可控的状态。
“比如一个地方种啥菜、种多少,全国都能看到数据,就能避免出现‘蒜你狠’这样的现象出现,也会让农民有更清晰的思路去种植。”
在槐店乡陈洼村,530多亩的蔬菜现代农业产业园已成气候,农耕文化体验区、农耕教育实践区、劳动体验区界限分明,在这里可以休闲垂钓、看绿赏花。
“这是按照趋势建立的。”李红杏说,“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近郊短途旅行一定会成为热门选择。这里临近县城,是优势。”
信息分析、知识学习、趋势预测,李红杏让卖菜不再普通。为了让蔬菜事业越来越好,她明白,“我们卖什么”这个题目会伴随她一生。
李红杏的儿子住在北京,以前她会时不时回去看看,现在她的回家周期逐渐拉长。“儿子最近给我打电话,问我是不是长在这了。”她说,“是,我是长在这片土地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