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内容: |
花生黄叶对产量有很大影响,严重时会整株枯萎甚至绝收。在其生长过程中,导致黄叶的原因主要有:
1、缺铁。主要表现为上部叶片新叶子发黄。近期因雨水较多,出现发黄的情况也主要是因缺铁造成的。我省北方土壤属偏碱性,土壤中铁的活性较差,雨水大会造成铁元素随水流失,上部叶子生长加快时铁元素就供应不上,继而出现叶片发黄的症状。如果发黄不是很严重,植株可自行缓解恢复;但如果发黄严重甚至出现发白情况,需打硫酸亚铁控制。
2、缺氮。主要表现为下边老叶先发黄;叶片变小、变薄;植株也会出现矮小情况。可叶面喷施尿素和磷酸二氢钾防治。
3、病害。如:锈病、叶斑病等。如果叶片纯粹发黄,没有病斑一般都是缺素引起的;但如果叶片有病斑(如:叶斑病叶片上会有黄点)即为病害引起的发黄。确定病因后可打杀菌剂百菌清、多菌灵或噻呋酰胺进行防治。
花生根茎腐病属于根部病害,主要表现为黑根、烂根直至死棵,整个生长期都会发病。一旦发病,需用多菌灵或噻呋酰胺灌根。植株生长后期发病时灌根用药量需加大,最好按专业人士推荐的浓度,在早上或晚上叶片闭合时将药水顺着植株灌流到根部。该病害防大于治,最有效也最简便的办法是在播种时用咯菌清或多菌灵拌种。
此外,花生控旺可控制地上部分植株徒长,促进营养物质向荚果中运输,增加荚果饱满度,促进地下部分生长。一般在植株高度35公分左右开始控制,常用的药物为多效唑或烯效唑,一般一次就可控制;如果过一周后还有旺长趋势,可以减少用量再打一次。但需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能擅自增加药量,否则会产生药害。
后期花生管理需注意:
1、排涝。雨水多,地块有积水的要注意排涝。
2、防治病害。做好日常管理,防治病害发生,如:叶斑病、根茎腐病、锈病等,否则会直接影响产量。
|